一、注意力与高价值

1.1 越是高价值,越有吸引力。

一个男人正在酒吧和朋友聊天,忽然有个美女朋友喊他,有两种结果。第一种,男人马上回头,“哟!大美女”。第二种,“哟,你稍等下,我和这位朋友聊完天,等下再过去找你”然后继续和朋友聊天。这两种区别,在于注意力。 第一种,我们正在做的一件事情,一个更高价值的来了,我们的注意力瞬间被吸引了,另外一种,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更高价值,不会轻易被吸引。

男人在商场买东西,他的一个朋友路过,喊他,两种情况,第一种,男人立马回头“哟,xxx,怎么是你啊”,第二种,男人才缓过神来“哟,xxx,怎么是你啊” 但不能装。要出于自然。不能每次别人喊你你都假装听不见。

吸引力说明,价值高,我比别人强,我就会用吸引力奖赏对方。

1.2 吸引力构成—内在价值为主

价值分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外在价值表现常为眼见为实,也有行为线索(注意这里更多是一种相对性表现,没有绝对)。内在价值表现只能是行为线索,如勇敢、扛得住、放得开。后面有说到,为什么“任何为了获得良好印象而做出的行为比大小都是小”,因为那一般不算行为线索,更多是对外在价值的追求。你可以反推论证,它是勇敢吗?是扛得住吗?是放得开吗?还是你想调“外挂”?

这里穿插一个所谓的“外挂模式”。决定吸引的是内在价值,当我和对方在一起时,我们存在潜沟通—“谁内在价值更高?”。而这时如果你搬出很多外在价值—如车、房、钱等。你就就像是在告诉对方—你的内在价值比我的内在价值+外加价值同价。换句话说我的内在价值比你小太多了。所以为了描述这种现状,提供一个“外挂模式”的说法。

外挂模式:我+(车+表)=你,推出:我小于你。

所以,从吸引力的角度,最终决定我能被xxx吸引的更多是内在价值,而外在价值主导的是物质与生活条件(如决定女孩愿不愿意嫁给你)。外在价值是变动的,依托于当下主流,当下主流说流行肌肉男,所以如果你变成了肌肉男,后面主流变成了娘炮男,你就过时了。而主流下人们对金钱的追求也是如此,“你都没有钱,凭什么追我?”这个都是变动的。并不是说金钱不好,有钱很好,我们都想变得有钱,只不过我们更应该用吸引力获得想要的等价物,而不是金钱,毕竟金钱换来的,如果没有吸引力支撑,会容易丢失。

二、比大小

要学好一个知识,反馈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你得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对不对,才能做出正确的改变。所以,我们内在价值份量的反馈手段非常重要。

比大小方法,能够让我们看清世界的规则。比大小,比的是内在品质、是内在价值,所以我们下面要说的主角,基本都是内在价值。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高价值有高吸引力,让我有好的感觉我要接近,反之低价值让我有不好的感觉我要远离。也就是说,任何讨好对方的行为,就是放低自己的位置,表现我方低价值而对方高价值,从而获得对方高价值的好感奖赏。

从中我们发现,可以用好感还是反感的纬度得知我们当前的价值高低大小。所以这里有个对比的概念。在和别人社交过程中,我们要知道怎么做对比,比什么?不是比谁更有钱,而是比谁更高价值。

比大小,是一个坐标轴。

比我大的方向:

比我大的,表现是对我不跪舔,做自己,不在乎,这个阶段可以产生吸引。

比我大到过度了,会让我们讨厌,感觉到不尊重,这个阶段吸引已经没了。

再大,就是敢打我,敢揍我。

比我小的方向:

比我小的,会让我舒服,这个阶段可以产生吸引。

比我小很多的,我会开始烦躁,这个阶段吸引没了。

比我小到过度的,我会远离。

所以,比大小过度,容易给人不舒服的感觉。就比如,我们内在价值一般推崇低调,然而,是不是我只要低调就能一只获得别人的好感?并不是的。

这里讲一个关于老景的故事。老景在给很多年轻人授课《穿搭课》,老景讲了差不多以后,才想起来自己没有做自我介绍,然后简单做了一个自我介绍,介绍他自己是一个编剧。现场中,有一位年轻人突然提问:“老师,您说您是编剧,那您有什么样的作品呢?”这时,还没等老景反应过来,老景旁边的小助理先回答了,“这个呢,你去网上百度一下就知道了。”老景这时候打断了,直接说:“《雪豹》是我写的。”

我们分析这个故事,小助理的回答,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有点做作、虚伪。而老景的回答,很直接,不摆架子。老景后来是怎么分析这件事的,他说:“别人都直接问了,没必要隐瞒。”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小助理是想表现低调,这是故意低调。或者说,过于低调,用“比大小”的方法,反而是小。

但是,有时候我们很难把握关于“炫耀”、“低调”、“过度低调”的度。

这里提供一个判断手段。

  1. 是否是低调还是炫耀,取决于将要采取的行的出发点,我们称之为“起心动念”。
  2. 所有为了获得良好形象而做的行为,就是炫耀。起心动念是为了让自己在对方获得好感的高调就是炫耀。
  3. 心无杂念做事情,比大小一定是大。

这里举个魔卡的例子分析。魔卡为了获得更好的资源,发朋友圈展示自己的人际关系,他的起心动念是为了用资源吸引资源,出发点就是好的。所以不是炫耀。

老板跟别人聊天,为了让对方对自己有好感,认可自己,说出自己有多少企业,其实就是炫耀。但是,如果只是顺着当前正在谈话的话题,聊到了自己的企业,这个就是低调。

当然,人是不可能没有私心的,就算是老景,他的直接回答,不也是某种意义上为了自己的外在形象吗?为什么这时候我们判断他的出发点是好的。

所以同样的做法,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那就是“装”,我可以装出来。装出来是很难的,由73855原则得知,只要有一个没装对,结果就是反的。这就是为什么核心自信是很难装出来的。

那么我们得出非常重要的第三个判断手段。

但是,掌握了这个比大小的方法,并不能让我们有核心自信。而这个方法只是帮我训练核心自信的一个手段,一旦拥有了核心自信,它就不重要了。也就是说,不能一味地用这个比大小的方法。

比大小的方法并不是让我们要做到比对方大还是小,我们只是用来观察自己的位置,做出调整,那么什么样的位置是正确的?或者说,什么样的价值是正确的?其实理想情况下,平等才是最好的

二、假设反推法

通过反向假设放大区别,更好区分价值的大小。

假设我与一个高分的妹子约会,当天,在现实中一开始,我50分,对方80分。 约会结束后,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如果一开始假设我80分,对方30分,整个约会过程中,是不是有什么感觉是不对的,而那个你“不对”就是现实中小的结果。

三、调整目标—高价值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础

类似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前面我们说到,虽然高价值过度了,对方会反感,但是,如果你对他有一次低价值表现(讨好、跪舔),给予可得性,对方就会折服。

举个女追男的例子,女孩发现男孩生病了,过去男孩家里照顾他,给他做菜,陪他聊聊天。过一个星期,男孩发现柜子多了新碗,打电话确认,得知是上周女孩买的。 这里例子女的就是高价值做低价值的事。 从外挂角度,女的不会把做菜这些事当成外挂。

如果女做菜过程中一直强调自己做得对方多好,“你看我对你那么好,你得珍惜”,这就是低价值做低价值的事,简称“双低”。

举个送手机的例子,如果你要送朋友一部手机,你不能一上来就说,“我对你多好,送你手机”。而是,在某天,你突然发现对方手机坏了,跟他说“你用这个吧。”同样不把“对他好”这件事当外挂。

两个例子,最终目标都是对别人好,前面说到,任何讨好别人的行为都是低价值的事情,但你会发现,我们不是不能做低价值的事情,低价值能够让别人舒服,我们有必要做,但是,记得一个前提“高价值是一切的前提。”切忌“双低”

可以看出,高价值一般是不求回报,不计较得失,不炫耀,低调。

正如曾国藩所说,既过不恋,未来不迎,当下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