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拥有核心自信,要扫除它的阻碍。
一、错误的“我是谁”
“那个谁,你来唱首歌跳支舞!”“不不不,我不行,你找xxx吧,他是个内蒙古人,能歌载舞,他可以。”这句话传递了“我不行,我不是那样的人,我是放不开的人。”类似这种话,在生活中很常见。这就说明了,“我”是什么样的人,就决定了“我”能做什么样的事。
练就核心自信很重要的一步骤,就是要更改“我是谁”这个理念。然而,这个修改的过程不简单,需要一步一步地慢慢修改。
回到上面内蒙人唱歌的例子,假如大家都不认识的情况下,最终上去唱歌的人,为什么不能是“我”?如果换成“我”去唱歌而不是内蒙人,那究竟有什么区别?其实这里有道玻璃墙挡在前面了,“我”看得到,但我不敢过去。
为什么“我”过不去那道墙?首先,别人做的行为我不敢做,我觉得唱不好很丢面子,我在意别人的想法;其次,“我”没有智慧—明明知道放开效果会很好,放不开就会感觉很失败,但不去做效果好的事情。这里的智慧指的是: “一件事情你去做了反而没有失去而是得到;没做显得没有失去维持住了面子,但是显得很挫。”
所以,“我是谁”的身份标签对我们而言非常重要。这里的身份,不是指我的名字,我的住址等等,而是我是什么样的人—性格标签。身份就像一个柱子,或许,你的身份柱子的中间,而柱子的最底部,是那些乞丐,而柱子的最高处,是那些比你厉害的人,你总是要仰视他们、跪舔他们。
这种身份验证是如何得来?是每个人的成为过程中一点一点铸就的。“我不像xxx,是一个放得开的人。”假如我在小的时候,做个表演,表现得非常放得开,别人就会奖励我“这孩子挺好!放得开。”受到了正面反馈,我下一次就愿意继续放得开。相反的假设,就是我在小时候在表演的时候,明明表演的结果自我感觉挺好,但是没有受到应有的认可,后面就不愿意表现了,就会表现得放不开,一直到现在,就接受了“放不开”这样的身份验证。
曾经,我追求过我的初恋,但是现在人家已经结婚了。在我放弃的那一刻,我认为“我配不上她,我不是她想要的人”。我给自己贴上了身份验证—“我不是一个有吸引力的男人”。这种身份验证,一直影响了后来的我。 其实,核心自信告诉我们,面对上面这种情况,正确的身份验证应该是“我不祈求得到任何东西,哪怕我配得上它。”
所以,我们的身份验证,大多数都来自于外界的反馈。我们不应该把外界反馈作为自己的判断标准,这些都是虚有的,甚至更多是自己内心的作祟以至于恶性循环导致现在。你的身份验证,应该由你来决定,而不是别人。
核心自信要做的,就是不断修正自己的身份验证,让自己每次在受到负向反馈时,做到正确的类似“不在乎”这种良性的身份验证,如此,我们才能看到更多的正向反馈,这些正向反馈虽然不是我们真正追求但是有利于铸就核心自信。为什么说别人的反馈不是真正追求的?假如你每次约会都能得到非常好的正向反馈,你确实在这方面很自信了,做到了游刃有余。但这种更偏向于我们前面谈到的情景自信,因为一旦你跟一群有钱人聚会,你会发现自己处在最低位置,一样要抵挡这些负面反馈。所以,外界的反馈总是虚的,自己给自己的反馈才是真实的。
自我内心的反馈,是最真实,最直接的,也是十分难以调整的。很多人,在约会时经常产生“我配不上这个女孩”这种心理阻碍。有人建议你,你可以告诉自己说,“我配得上她”,但是,经常也是无动于衷,因为你的潜意识是反相的,你在对自己说这句话时,潜意识得到的信息是“我配不上她”。真正难的,是潜意识的反馈,也是内心的真实反馈。真正做到“配得上她”的人,是完全不紧张的,压根不会有任何找补的行为线索表现。那时候应该是平等的,是开心的,是快乐的,这样的状态才能能带来强大的吸引力。
当然,生活中,你可能会找到很多反例,为什么我的哪个朋友,人家一直的跪舔也能找到伴侣,甚至结婚了到现在都没分开。其实,这个不能排除,女方没有遇到真正的alpha male,因为很少人,能做到真正的核心自信。物以稀为贵,这才是真正的高价值。
做事之前,给自己树立正确的身份验证,然后在脑海中可以过一遍,比如要约会,提前思考过一遍流程,如果是“如何让对方过的好”这种心态,那就是赋予了我是一个讨对方好的人。如果是“我如何自我娱乐”这种心态,那就是一个高价值的。
二、小我的作祟
前面的跳舞例子,唱歌跳舞其实不在于你会不会跳,其实,只要你放的开,在那里乱甩,都能展现你的“放的开”的人格魅力。你又不是歌星,大家并不是听你唱歌好不好听,而是你能不能做到“临在—我能活在此刻,不去想那些有的没得,享受现在的快乐。”。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之所以会因为情绪、尴尬而变得语无伦次”,因为我们的精力不够用了—我们本来应该花100%的精力投入到组织语言中去,但结果是花了很多精力在思考紧张“别人怎么看我?怎么办”。一个人做到“临在”,他的精力就能更多投入到他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中去。从小我和自我的角度,思考紧张是小我在作祟,而练就核心自信的过程,是让我们的小我进行衰退,让自我逐渐占领脑海中的地位。
二、想通过伪装解决心态问题
这里用一个万人推车模型描述一下你的心态,如同你在指挥1万个人推车,你的目的是想让车往前推。当你的心态不好时,1万个人默认是往后推的,而你需要一个一个去命令他们不能往后拉,而是往前,这样十分累。而心态好的人,1万个人默认是往前拉的。
比如说聊天,你可以请教魔卡老师某某句怎么回,但是,当魔卡老师不在的时候,24小时,你只有魔卡老师帮你回的那几句是往前推的,后面几乎全部都在默认往后推。
这1万个人推车模型,并不是叫你一个个去说服他们你就有良好的心态了,而是通过一定的训练,让他们默认都是往前推。
一个人的真实自我是藏不住的。一个野人,为了投入城里人的生活,伪装成城里人,用筷子和刀叉吃饭。它伪装了半年没有露出破绽,但是有一天,它没忍住暴露出了野人的一个举动,人们便马上发现它不是人类。
所以,我们当然可以伪装成心态好的人,然而在伪装过程中,如果有一天一旦露馅,就完蛋了。所以不能装,而是真正把心态练好。
三、总是期待大事件
总是幻想,有一天,自己能够给心怡的女孩表演一出所谓的“英雄救美”或者“万众瞩目之下,给对方弹一首钢琴感动对方”之类的高价值呈现之类的经历,这就是在期待某种大事件。
其实,吸引力的产生绝不是华丽大世界,而是各种小细节。什么英雄救美,什么幻想有一天在对方面前来个大反差比如在女孩面前弹钢琴获得对方的芳心。这些都不是我们追求的吸引力,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大事件只能说明外在价值高,不带来吸引力开关的。
细节决定成败。你所看到任何成功的例子,总是给人一种感觉—人家都是有个大事件才能如此成功。牛顿是不是因为被苹果砸到所以才领会了万有引力定律呢?我们一直被这种单一因果论的教育方式去认知和判断历史那些名人,这本来就是错误的。我们更多只能人家成功的表象,而忽略了别人为之努力背后做的各种细节。
真正的细节,来自于你是谁。比如,高分美女和你约会,你能够自然地做自己,并没有因为要讨好对方而委屈自己,而是带她吃小面馆,过程中,还敢不顾形象吃大蒜。你就和他们(那些千方百计想要讨好对方,而不是做自己的人)不一样,你能够在高分美女面前做自己你就是牛逼。
四、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从小,我们就经常被教育要和各种同龄人比较,要注意各种自己在别人面前的形象。这些固然是要的,但是非常容易形成了“要活在别人眼光里”的错误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