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学好一个知识,反馈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你得知道自己某种行为对不对,才能做出正确的改变。所以,核心自信的反馈手段非常重要。
一、比大小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对低价值的人我们有自信,有好感,而对高价值的人会容易丧失自信,容易带来反感。任何讨好对方的行为,就是放低自己的位置,表现低价值,从而获得好感。
从中我们发现,可以用好感还是反感的纬度得知我们当前的价值高低大小。所以这里有个对比的概念。在和别人社交过程中,我们要知道怎么做对比,比什么?不是比谁更有钱,而是比谁更高价值。(后面我们说到,正确的价值,是勇敢,放的开,扛得住。)
比大小,是一个坐标轴。
对方炫耀,比大小,我小了,我会反感对方。
对方低调,比大小,我高了,我会好感对方。
难么是不是我只要低调就能一只获得别人的好感?并不是的。
这里讲一个关于老景的故事。老景在给很多年轻人授课《穿搭课》,老景讲了差不多以后,才想起来自己没有做自我介绍,然后简单做了一个自我介绍,介绍他自己是一个编剧。现场中,有一位年轻人突然提问:“老师,您说您是编剧,那您有什么样的作品呢?”这时,还没等老景反应过来,老景旁边的小助理先回答了,“这个呢,你去网上百度一下就知道了。”老景这时候打断了,直接说:“《雪豹》是我写的。”
我们分析这个故事,小助理的回答,给人一种不好的感觉,有点做作、虚伪。而老景的回答,很直接,不摆架子。老景后来是怎么分析这件事的,他说:“别人都直接问了,没必要隐瞒。”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小助理是想表现低调,这是故意低调。或者说,过于低调,用“比大小”的方法,反而是小。
所以得出坐标轴的另外一个纬度的结论:
我故意低调(过度低调),比大小,低价值,我小了。
但是,有时候我们很难把握关于“炫耀”、“低调”、“过度低调”的度。
这里提供一个判断手段。
- 是否是低调还是炫耀,取决于将要采取的行的出发点,我们称之为“起心动念”。
- 所有为了获得良好形象而做的行为,就是炫耀。起心动念是为了让自己在对方获得好感的高调就是炫耀。
- 心无杂念做事情,比大小一定是大。
这里举个魔卡的例子分析。魔卡为了获得更好的资源,发朋友圈展示自己的人际关系,他的起心动念是为了用资源吸引资源,出发点就是好的。所以不是炫耀。
老板跟别人聊天,为了让对方对自己有好感,认可自己,说出自己有多少企业,其实就是炫耀。但是,如果只是顺着当前正在谈话的话题,聊到了自己的企业,这个就是低调。
当然,我们哲学上将,人是不可能没有私心的,就算是老景,他的直接回答,不也是某种意义上为了自己的外在形象吗?为什么这时候我们判断他的出发点是好的。
所以同样的做法,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相反的结论。那就是“装”,我可以装出来。装出来是很难的,由73855原则得知,只要有一个没装对,结果就是反的。这就是为什么核心自信是很难装出来的。
那么我们得出非常重要的第三个判断手段——是否心无杂念。
但是,掌握了这个比大小的方法,并不能让我们有核心自信。而这个方法只是帮我训练核心自信的一个手段,一旦拥有了核心自信,它就不重要了。也就是说,不能一味地用这个比大小的方法。
比大小的方法并不是让我们要做到比对方大还是小,我们只是用来观察自己的位置,做出调整,那么什么样的位置是正确的?或者说,什么样的价值是正确的?其实理想情况下,平等才是最好的。
二、假设反推法
通过反向假设放大区别,更好区分价值的大小。
假设我与一个高分的妹子约会,当天,在现实中,我50分,对方80分。 约会结束后,我们可以回忆一下,如果一开始假设我80分,对方30分,整个约会过程中,是不是有什么感觉是不对的,而那个“不对”就是现实中比大小得出了小的结果。
三、更深的判断标准——价值体系的正确性
凭什么认为某个人的某个品质、行为,是高价值还是低价值?通过好感还是反感也容易颠倒黑白,这里提供一种最终版,那就是取决于个人的价值体系。
下面看看什么是正确的价值体系,假如面对有钱人,两种人反应
- 有钱了不起啊?
- 有钱很好,我也想有钱,我会努力。
第2种才是正确的价值观。
后面会讲到,如何构建正确的价值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