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声分类:男女、低中高
第一步,确定人声分类,决定需要突显的人声区域
第二步,分析伴奏,人声与伴奏是否相应,
如果是吉他伴奏,伴奏声场很窄,那么人声能不能比较宽?
如果是电子舞曲,伴奏声场很大,那么人声能不能找到一个缺口嵌进去?
如果是交响乐,伴奏声场都是大的,那么人声能不能覆盖它们,起到鹤立鸡群的作用?
….这些风格判断,后面自己做总结去吧
原则
1.好的录音素材,都是宁可衰减,尽量少增益。
2.不同风格、不同素材有不同的调节方式,多多去发现问题尝试解决
人声EQ分布:
50~150hz:低频共鸣度、低音浑厚度
150~250hz:最明显影响低音的地方、体现结实感、圆满度
250~1k:人声中频,声音音高区域,会影响人声质感,除非话筒有严重的质量问题,一般很少去调节
1k~2K:人声音高影响的泛音列最明确的区域,明确影响空间感
2k~5K:体现声音的明亮度、穿透感
5k~8k:人声的清晰度
8k以上:呲呲呲的声音明显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法:
突出不明确:分类分析得出男唱女,低8度,但是却没有突出低频:
解决方法:如提升6db 150hz~200hz,然后在高频上适当做平衡,如在高频4000hz提个4db
声音很脏:脏就是低频噪音多,高频喷音现象存在,那么可以在60hz进行低切,在8000hz进行高切
干声太大: